马同儒\文书
循道探徽,去伪存真;训诂甄别,社会风化。
AI评析
《兰州碧血碑》诗考所倡“循道探徽,去伪存真,训诂甄别,社会风化”的学术精神,恰与甲骨文书法的艺术本质形成深刻共鸣。甲骨文结体以象形为基,如“日”“月”等字保留原始摹画特征,笔画瘦劲方直,兼具刀刻的犀利与书写的笔意,其结构自由多变,正反共存,部件组合灵活,尚未形成后世严格的书写规范,呈现出“古拙朴茂”的原始美感。章法布局上,甲骨文以竖列左行或右行为主,随占卜版面需求灵活调整,疏密错落中兼具整体和谐,如卜辞布局讲究“参差错落、穿插避让”,字形大小方圆因势而变,既保留象形字的写意神态,又通过笔画分布平衡体现体势美。意境表达上,甲骨文通过“形—象—意”三级结构传递文化内涵:线条挺拔劲峭,点画如三角、枣核,直画瘦劲,曲画圆浑,刚柔并济;如“天”字以人顶象征苍穹,“水”字以曲线摹河流,自然物象高度凝练;抽象符号更承载对天命、自然的敬畏,如“生”字喻草木初发,蕴含生命哲学。诗考的“训诂甄别”为甲骨文研究提供学术支撑,而书法的“社会风化”功能则通过艺术传播活化文化记忆,二者共同体现“去伪存真”的学术精神与“形意互通”的美学追求。
展开剩余22%简介
马同儒,《三上词话》作者,词学家、文化学者、辞赋家、书法家。
(题目图片系创意合成)发布于:甘肃省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